當前位置:海克信息——最專業的鍋爐垂直行業平臺! >資訊 > 北京計劃完成1萬蒸噸供熱鍋爐降氮改造 工人正加班加點奮戰
2017年10月19日訊,在直徑只有1米的鍋筒里窩了兩個小時,有些微胖的焊工高建發好不容易才從直徑只有40厘米的口鉆出來,一邊兒努力舒展著僵硬的后背和腰,一邊兒猛給自己灌水。“里面又熱又悶,但不敢多喝水,免得出來上廁所。”高建發說。根據今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今年全市計劃完成1萬蒸噸供熱鍋爐降氮改造,市熱力集團承擔的工作量占了8成以上,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為了讓市民今冬供熱不受影響,有許多像高建發這樣的工人正加班加點奮戰在改造現場。
降氮改造相當于停駛120萬輛車
“清煤降氮”一直是本市大氣治污的重點工作。今年5月以來,市熱力集團下屬的330座鍋爐房、近1600座鍋爐全部啟動了降氮改造工程,預計改造完成后,一個采暖季將直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800余噸,相當于停止行駛120萬輛1.6L排量的家用轎車。
在市熱力集團今冬的降氮改造工程中,方莊供熱廠的改造規模最大。方莊供熱廠原有南北兩個鍋爐房,每個鍋爐房有5臺鍋爐,本次改造將為南鍋爐房更換5臺全新的燃氣鍋爐,北鍋爐房另作他用。新鍋爐的總供熱能力不變,可滿足周邊58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相當于每臺鍋爐的供熱能力增加一倍,占地面積省了一半。
昨天記者走進成壽寺路東側的方莊供熱廠南鍋爐房,5臺高14米左右的鍋爐已經佇立在鍋爐房內,安裝工作還在進行當中,焊槍飛出的火花從空中濺下,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頭戴安全帽的熱力集團基建辦公室副主任李晨光正好在現場查看工程進度。趕進度又要抓質量,自從7月份進場施工到現在,李晨光幾乎天天要來跟進,多說幾句話嗓子就會忍不住想咳嗽。
李晨光告訴記者,方莊供熱廠采用了最先進的超低氮燃燒器,氮氧化物排放可達到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同時鍋爐尾部加裝脫硝裝置。另外,每臺鍋爐還加裝了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和消白霧技術,將煙氣溫度降至30℃以下,回收煙氣中70%以上的水蒸氣。改造完成后,就幾乎看不到煙囪里冒出的白煙了。
5臺鍋爐焊點就有5萬多個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5臺鍋爐之外,鍋爐房剩余的空間非常小,這就給現場物資堆放出了難題。李晨光說,和碩大的鍋爐相比,鍋爐房的入口很小,根本無法讓整個鍋爐進場。于是就只好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將鍋爐的散裝零件先運進來,再將零件焊接起來。粗略統計,每個鍋爐都要有上百個組件,“如果全堆進來,估計工人都轉不開身兒了。”為了讓物資堆放、施工等環節順暢進行,相關人員前期進行了周密的安排,比如第一批物資先運到鍋爐房的最里面,焊工從最里側的鍋爐房開始焊接,按照由里到外的順序,像拼搭積木一樣,完成5臺鍋爐的拼裝。
按照正常的工期,5臺鍋爐最少要半年才能完工,但是為了不影響按期供暖,施工方增加人手,24小時連軸轉,硬是將半年多的活兒縮短到了3個多月。“焊接這個活兒是最費時間的,每臺鍋爐上萬焊點,5臺就有5萬多個焊點,最高峰的時候,三四十名焊工齊上陣,你可以想象一下,整個鍋爐房像過年放花一樣火花四濺。”李晨光說。
進出鍋筒費勁只能盡量少喝水
方莊供熱廠改造中,有一個最艱苦的焊工崗位,就是在鍋筒里焊接。鍋筒是大型鍋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個用來存放循環水的裝置,長度雖然有10米左右,但直徑卻只有1米。鍋筒的兩側連接著很多加熱管,安裝的過程中,這些連接處都需要焊工進行焊接。高建發說,一個鍋爐有兩個鍋筒,一個鍋筒有806個焊點,這樣算下來,整個南鍋爐房僅鍋筒焊點就有8060個,這些焊點全部都要靠焊工鉆進去完成。
記者看到,鍋筒只有一個直徑不到40厘米的口,站在緊挨鍋筒的腳手架前,手一扶,腳一蹬,高建發順勢發力,將自己有些微胖的身體靠近筒口,雙手高舉在耳朵兩側,利落地一個躍身,先將上半身鉆進了筒內。很快,隨著雙手在筒內的支撐,他的下半身也跟著慢慢進入筒內,消失在了鍋筒內的黑暗當中。在直徑只有1米的鍋筒內,他只能貓腰蹲著身子,為了接過工友遞進來的焊槍和防護用具,他要先將身體蜷縮在一起后,再小心翼翼地原地轉圈,面朝筒口,伸手接過工具。
一個鍋筒由兩名焊工接力焊接。一位在筒內工作時,另一位則在筒外盯守,防止發生意外。兩小時一交接,最快七八天就可以完成這806個焊點的焊接工作。高建發告訴記者,焊接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得蹲著,如果下方有焊點,可以趴著焊。長時間的蹲姿,讓腰和后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腿也經常會發麻。“實在麻得蹲不住了,就坐下歇會兒。”
進出鍋筒費勁兒,高建發不得不盡量少喝水,避免出來上廁所,但是焊接時又會產生很高的熱量,所以經常口渴難耐。“這兩個小時可不好熬,不過干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高建發說。
來源:北京晚報
降氮改造相當于停駛120萬輛車
“清煤降氮”一直是本市大氣治污的重點工作。今年5月以來,市熱力集團下屬的330座鍋爐房、近1600座鍋爐全部啟動了降氮改造工程,預計改造完成后,一個采暖季將直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800余噸,相當于停止行駛120萬輛1.6L排量的家用轎車。
在市熱力集團今冬的降氮改造工程中,方莊供熱廠的改造規模最大。方莊供熱廠原有南北兩個鍋爐房,每個鍋爐房有5臺鍋爐,本次改造將為南鍋爐房更換5臺全新的燃氣鍋爐,北鍋爐房另作他用。新鍋爐的總供熱能力不變,可滿足周邊58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相當于每臺鍋爐的供熱能力增加一倍,占地面積省了一半。
昨天記者走進成壽寺路東側的方莊供熱廠南鍋爐房,5臺高14米左右的鍋爐已經佇立在鍋爐房內,安裝工作還在進行當中,焊槍飛出的火花從空中濺下,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頭戴安全帽的熱力集團基建辦公室副主任李晨光正好在現場查看工程進度。趕進度又要抓質量,自從7月份進場施工到現在,李晨光幾乎天天要來跟進,多說幾句話嗓子就會忍不住想咳嗽。
李晨光告訴記者,方莊供熱廠采用了最先進的超低氮燃燒器,氮氧化物排放可達到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同時鍋爐尾部加裝脫硝裝置。另外,每臺鍋爐還加裝了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和消白霧技術,將煙氣溫度降至30℃以下,回收煙氣中70%以上的水蒸氣。改造完成后,就幾乎看不到煙囪里冒出的白煙了。
5臺鍋爐焊點就有5萬多個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5臺鍋爐之外,鍋爐房剩余的空間非常小,這就給現場物資堆放出了難題。李晨光說,和碩大的鍋爐相比,鍋爐房的入口很小,根本無法讓整個鍋爐進場。于是就只好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將鍋爐的散裝零件先運進來,再將零件焊接起來。粗略統計,每個鍋爐都要有上百個組件,“如果全堆進來,估計工人都轉不開身兒了。”為了讓物資堆放、施工等環節順暢進行,相關人員前期進行了周密的安排,比如第一批物資先運到鍋爐房的最里面,焊工從最里側的鍋爐房開始焊接,按照由里到外的順序,像拼搭積木一樣,完成5臺鍋爐的拼裝。
按照正常的工期,5臺鍋爐最少要半年才能完工,但是為了不影響按期供暖,施工方增加人手,24小時連軸轉,硬是將半年多的活兒縮短到了3個多月。“焊接這個活兒是最費時間的,每臺鍋爐上萬焊點,5臺就有5萬多個焊點,最高峰的時候,三四十名焊工齊上陣,你可以想象一下,整個鍋爐房像過年放花一樣火花四濺。”李晨光說。
進出鍋筒費勁只能盡量少喝水
方莊供熱廠改造中,有一個最艱苦的焊工崗位,就是在鍋筒里焊接。鍋筒是大型鍋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個用來存放循環水的裝置,長度雖然有10米左右,但直徑卻只有1米。鍋筒的兩側連接著很多加熱管,安裝的過程中,這些連接處都需要焊工進行焊接。高建發說,一個鍋爐有兩個鍋筒,一個鍋筒有806個焊點,這樣算下來,整個南鍋爐房僅鍋筒焊點就有8060個,這些焊點全部都要靠焊工鉆進去完成。
記者看到,鍋筒只有一個直徑不到40厘米的口,站在緊挨鍋筒的腳手架前,手一扶,腳一蹬,高建發順勢發力,將自己有些微胖的身體靠近筒口,雙手高舉在耳朵兩側,利落地一個躍身,先將上半身鉆進了筒內。很快,隨著雙手在筒內的支撐,他的下半身也跟著慢慢進入筒內,消失在了鍋筒內的黑暗當中。在直徑只有1米的鍋筒內,他只能貓腰蹲著身子,為了接過工友遞進來的焊槍和防護用具,他要先將身體蜷縮在一起后,再小心翼翼地原地轉圈,面朝筒口,伸手接過工具。
一個鍋筒由兩名焊工接力焊接。一位在筒內工作時,另一位則在筒外盯守,防止發生意外。兩小時一交接,最快七八天就可以完成這806個焊點的焊接工作。高建發告訴記者,焊接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得蹲著,如果下方有焊點,可以趴著焊。長時間的蹲姿,讓腰和后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腿也經常會發麻。“實在麻得蹲不住了,就坐下歇會兒。”
進出鍋筒費勁兒,高建發不得不盡量少喝水,避免出來上廁所,但是焊接時又會產生很高的熱量,所以經常口渴難耐。“這兩個小時可不好熬,不過干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高建發說。
來源:北京晚報